首页 > 商业 >

香港200亿港元“护汇战”:联系汇率制的坚守与展望

发布时间:2025-07-02 12:17:39来源:

在金融市场的舞台上,港元汇率近期吸引了无数关注的目光。今年 6 月 26 日,港元在纽约交易时段触发了联系汇率机制下 7.85 港元兑 1 美元的 “弱方兑换保证” ,这一事件瞬间成为金融领域的焦点新闻,引发了市场参与者和投资者的广泛热议。香港金融管理局迅速行动,按银行要求向市场沽出美元、买入总值 94.2 亿的港元,银行体系总结余也随之减少至 1,641.0 亿港元。仅仅一周后的 7 月 2 日纽约时段交易时间,港元兑美元汇率再度触及区间 “弱方兑换保证”,香港金管局再度出手,买入 200.2 亿港元本币,这一规模是其上周回笼的 94.2 亿港元的两倍以上,香港银行体系总结余将于 7 月 3 日减少至 1441.75 亿港元。
这种在短时间内港元汇率快速波动并触发弱方兑换保证的情况,并非偶然发生。回溯历史,港元汇率在过去也曾出现过类似的波动,但像此次在强弱兑换保证之间 “快速来回跳动” 的情况,在过去十年中都未曾出现过。自 4 月末起,美元兑港元就连续多日逼近 7.75 的 “强方兑换保证” 线,香港金管局出手干预、沽出港元。随后,港元又 “一路狂飙”,迅速踏上 7.85 的 “弱方兑换保证” 线 ,如此剧烈的波动,让市场充满了不确定性。
香港金管局总裁余伟文对此进行了深入解读,他指出多重因素导致了这一现象的发生。今年 5 月初,港元数度触发 “强方兑换保证”,共计有 1,294 亿港元流入。这使得港元市场资金充裕,港息下调,港美息差扩阔,引发了买美元沽港元的套息交易,港元汇率也因此转弱。与此同时,上市公司派息高峰期接近尾声、非本地公司将招股或发债所得的港元资金兑换回笼,以及半年结相关的港元资金需求已大致完成筹措,市场对港元需求有所减少。这些因素相互交织,共同作用,最终引致港汇触发 “弱方兑换保证”。不过,余伟文强调,这是联系汇率制度设计和正常操作的一部分。
港元汇率的波动,就像在金融池塘中投入的巨石,激起层层涟漪,引发了一系列连锁反应,也让人们的目光聚焦到了香港的联系汇率制上。
溯源:香港联系汇率制度的前世今生
香港联系汇率制度的诞生,有着特殊的历史背景和发展脉络。在 1983 年 10 月 17 日之前,香港的汇率制度经历了多次变迁。早期,香港实行银本位制,1 港币的价值等同于 1 枚香港壹圆银元里的含银量,约为 24 克白银的市场价值 。但由于国际银价波动频繁,特别是在 1930 年后的白银危机期间,港币汇率波动剧烈,给经济活动带来了极大的不确定性。1935 年,香港政府放弃银本位,将港币与英镑挂钩,汇率固定为 1 英镑兑 16 港元,这一安排一直持续到 1971 年。然而,随着英国经济实力的下滑以及全球经济格局的变化,1972 年英镑开始自由浮动,香港政府同年 7 月宣布港元与美元挂钩,初始汇率为 1 美元兑 5.65 港币。可惜好景不长,1974 年中东石油危机爆发,美元贬值,港币资产大幅缩水,香港政府不得不宣布放弃固定汇率,转为自由浮动汇率制度。
自由浮动汇率制度在实施初期较为顺利,但自 1977 年起,由于货币及信贷过度增长,贸易逆差扩大,通货膨胀高企,港元汇率持续下降。再加上投机炒卖活动猖獗,甚至出现了抢购商品的风潮,港元贬值情况愈发严重。1982 年 9 月,恒隆银行因挤兑被港英政府收购;1983 年初,7 家接受存款的公司倒闭;同年 9 月 24 日,受中英关于香港问题谈判的影响,港元危机爆发,人们大量抛售港元收购美元,港元在外汇市场上暴跌,对美元的汇价逼近 10 元大关,港汇指数锐挫至 57.2 的历史最低水平 。
在这种严峻的形势下,1983 年 10 月 15 日,香港政府公布稳定港元的新汇率政策,即按 7.8 港元兑 1 美元的固定汇率与美元挂钩的联系汇率制度。这一制度的实施,迅速稳定了市场对港元的信心,港元汇率逐渐趋于稳定。此后,联系汇率制度在香港历经多次经济周期和金融危机的考验,不断发展和完善。1998 年亚洲金融危机期间,国际炒家大肆做空港元,香港金管局坚决捍卫联系汇率制度,通过抛售美元回收港元等一系列措施,成功击退炒家,维护了港元的稳定。2005 年,为消除港元汇率可转强程度的不明朗情况,以及理顺货币和外汇市场在货币发行局安排下的互动关系 ,香港金管局推出三项优化措施,包括推出强方兑换保证,将现行金管局在 7.80 水平出售美元予持牌银行的弱方兑换保证移至 7.85 的水平等,进一步增强了联系汇率制度的稳定性和灵活性。
200 亿港元背后:捍卫行动的深度剖析
香港金管局买入超 200 亿港元捍卫联系汇率制这一举措,有着精密的操作逻辑和深远的影响。从具体操作层面来看,当港元兑美元汇率触及 7.85 的弱方兑换保证时,香港金管局按照联系汇率制度的既定规则,在市场上买入港元,沽出美元。这一操作的直接目的是调节港元的供求关系。通过买入港元,减少了市场上港元的流通量,根据供求原理,当港元的供给减少时,其相对价值就会上升,从而推动港元兑美元汇率回升,使其脱离弱方兑换保证水平,回到 7.75 - 7.85 的稳定区间内。
从维护香港金融中心地位的角度而言,稳定的汇率至关重要。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国际贸易和投资活动频繁。稳定的港元汇率能够为这些经济活动提供可预测性和稳定性,降低交易风险。如果港元汇率大幅波动,企业在进行跨境贸易结算和海外投资决策时会面临巨大的不确定性。例如,一家香港的出口企业,在签订出口合同时,如果港元汇率不稳定,当收到外币货款兑换成港元时,可能因为港元汇率的大幅下跌而遭受汇兑损失,这会严重影响企业的利润和经营计划。而稳定的汇率能让企业更好地规划生产和销售,吸引更多的国际企业在香港开展业务,促进香港贸易和投资的繁荣,巩固其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
在稳定汇率方面,这 200 亿港元的操作也起到了关键作用。它向市场传递了一个明确的信号,即香港金管局坚决维护联系汇率制度的决心。这种决心能够稳定市场参与者的信心,避免因汇率波动引发的恐慌性抛售或投机行为。在金融市场中,信心是至关重要的。一旦市场参与者对港元汇率失去信心,可能会引发大规模的资金外流,导致港元进一步贬值,形成恶性循环。香港金管局的果断干预,就像给市场注入了一剂强心针,稳定了市场预期,使得港元汇率能够在合理区间内波动。
此外,这一操作还对香港的利率环境产生了连锁反应。随着金管局买入港元,市场上港元的供应量减少,港元拆息有上升的压力。港元拆息的上升增加了做空港元的成本,使得那些试图通过借入港元、抛售港元来进行投机获利的行为变得无利可图,从而有效抑制了市场上的投机力量,进一步维护了港元汇率的稳定。
影响涟漪:金融市场的连锁反应
香港金管局买入超 200 亿港元捍卫联系汇率制这一行动,在香港金融市场激起了层层涟漪,引发了一系列连锁反应,对利率、股市、银行体系等多个方面都产生了显著的影响。
在利率层面,随着金管局买入港元,市场上港元的供应量大幅减少,港元拆息面临着上升的压力。港元拆息作为香港银行间市场的短期利率指标,其波动对整个金融市场的利率水平有着传导作用。港元拆息的上升,首先会使得企业和个人的借贷成本增加。对于企业来说,融资成本的提高意味着扩大生产、投资新项目的成本上升,这可能会抑制企业的扩张意愿,影响企业的发展步伐。例如,一家原本计划通过贷款进行设备更新和技术升级的制造企业,由于港元拆息上升导致贷款成本增加,可能会重新评估项目的可行性,甚至推迟或取消项目计划。对于个人而言,住房贷款、消费贷款等的利息支出也会相应增加,这会对个人的消费和购房计划产生影响,进而影响房地产市场和消费市场的活跃度。
从股市角度来看,稳定的汇率对股市有着积极的影响。港元汇率的稳定有助于吸引外资流入香港市场。国际投资者在进行资产配置时,往往会考虑汇率风险。当港元汇率稳定时,他们投资香港股市的风险降低,更愿意将资金投入香港股市。大量外资的流入会增加股市的资金供应,推动股价上涨,提升股市的活跃度和估值水平。相反,如果港元汇率不稳定,投资者可能会担忧汇兑损失,减少对香港股市的投资,导致股市资金流出,股价下跌。以 2018 年中美贸易摩擦期间为例,港元汇率一度受到冲击,香港股市也随之出现大幅波动,许多股票价格下跌,市场交易量萎缩。而此次香港金管局通过买入港元稳定汇率,为香港股市营造了一个相对稳定的投资环境,有利于吸引外资回流,促进股市的健康发展。
在银行体系方面,银行体系总结余的下降促使银行调整资金配置。银行体系总结余是银行间市场资金充裕程度的重要指标,当总结余减少时,银行可用于放贷和其他业务的资金也相应减少。银行需要更加谨慎地管理资金,优化资金配置结构。一方面,银行可能会收紧信贷政策,提高贷款门槛,对贷款对象进行更严格的信用评估,以确保资金的安全性。这可能会使得一些中小企业和个人难以获得贷款,影响实体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银行可能会调整资产配置,增加高流动性、低风险资产的持有比例,如增加对国债等债券的投资,减少对风险较高的资产的配置。这种资金配置的调整会对金融市场的资金流向和资产价格产生影响,进一步影响金融市场的整体格局 。
香港金管局买入超 200 亿港元捍卫联系汇率制的行动,虽然直接目的是稳定港元汇率,但却通过利率、股市、银行体系等多个渠道,对香港金融市场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这些影响相互交织,共同塑造了香港金融市场的运行态势。
前路几何:联系汇率制的未来展望
展望未来,香港联系汇率制既面临着一系列严峻的挑战,也存在着诸多难得的机遇。从挑战方面来看,全球经济形势的不确定性持续增加。美国经济政策的变化,尤其是货币政策的调整,对港元汇率有着直接且重大的影响。美联储的加息或降息决策,会导致美元利率和汇率的波动,进而影响港元与美元之间的息差和汇率关系。例如,如果美联储持续加息,而香港由于自身经济状况无法同步大幅加息,港元与美元的息差将进一步扩大,这会吸引更多资金进行套息交易,加大港元贬值压力,对联系汇率制度形成冲击 。
此外,国际地缘政治局势的紧张也为香港金融市场增添了不稳定因素。贸易摩擦、国际关系变化等都可能引发市场投资者信心波动,导致资金大规模进出香港,影响港元的供求关系和汇率稳定。像在某些地缘政治冲突时期,投资者出于避险需求,可能会迅速撤离资金,引发港元汇率波动,给联系汇率制度的维持带来困难。
然而,联系汇率制也面临着不少机遇。香港作为全球离岸人民币业务中心,其人民币业务的发展为联系汇率制提供了新的支撑点。随着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加速,越来越多的国际投资者希望参与人民币资产投资,香港凭借其独特的金融地位和完善的金融基础设施,成为了人民币离岸业务的重要枢纽。例如,“沪港通”“深港通”“债券通” 等金融互联互通机制的不断完善,使得香港与内地金融市场的联系日益紧密,更多的人民币资金流入香港市场,这有助于稳定港元汇率,增强联系汇率制度的稳定性 。
在应对策略方面,香港金融管理局有着丰富的经验和多种工具可供选择。在必要时,金管局会继续果断动用外汇储备干预市场,通过买卖港元和美元来调节港元的供求关系,维持汇率稳定。同时,金管局也在不断加强金融监管,防范金融风险,尤其是针对可能出现的大规模资金流动和投机行为,通过完善监管规则和加强市场监测,提前做好风险预警和防范措施,保障金融市场的平稳运行 。
从长远来看,香港金融管理局可能会进一步加强与内地金融监管机构的合作与协调,共同应对外部风险。例如,在跨境资本流动管理、金融市场稳定等方面,加强信息共享和政策协同,形成合力,共同维护金融市场的稳定。此外,香港还可能会进一步推动金融创新,发展多元化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提升香港金融市场的吸引力和竞争力,为联系汇率制度的稳定运行创造更有利的经济金融环境 。
香港联系汇率制度在未来虽然会面临诸多挑战,但凭借其自身的优势、香港金融管理局的有效应对以及与内地的紧密合作,仍有能力在不断变化的全球经济金融格局中保持稳定,继续为香港的经济繁荣和金融稳定发挥重要作用。
 
(责编: admin1)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